11月27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举措中,融资担保的作用被再次提及。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融资担保行业发展30周年。三十载风雨兼程,融资担保行业担使命、促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融资担保行业将在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径。
融资担保作用日益凸显
《通知》第六条“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中提到,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稳定再担保业务规模,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理厘定担保费率,积极培育民营企业“首保户”,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分险作用。
可以看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功能层面的“风险分担”作用,都是当前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
“我国形成了以中央—省级—市级多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核心,不同规模、不同属性、不同功能机构共同发力的融资担保体系。”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陈琳表示,截至2022年末,融资担保行业机构4367家,国有机构占比提高至近六成,减量增质持续深化;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提升,持续助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业内人士认为,从《通知》可见,经过多年发展,融资担保的增信分险作用日益得到各方认可。行业在架构设计、政策配套、规范监管等方面持续深化,尤其是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之后,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各层级的担保机构互为补充,共同在支小支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如何促进融资担保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沈磊结合浙江的实践情况称,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发展普惠金融的需求迫切。全省财政系统积极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配套保障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成为解决小微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政策性工具,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充分体现。
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30年来,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愈加清晰,服务规模扩面上量,扶持政策日趋完善,守正创新因时而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陈琳说,从1993年全国第一家专业担保机构成立,到1999年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再到201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及后续《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的相继出台,以及农担联盟公司、国担基金的成立,我国融资担保体系历经探索、成长、整顿、规范发展等不同阶段。
从地方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来看,同样经历了上述不同发展阶段。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广恩介绍说,浙江省融资担保行业历经自由发展、行业规范、依法监管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在监管制度、组织机构、担保服务等方面体系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担保机构,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保”)见证了行业从无到有、从曲折探索到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投保党委书记、董事长邓星斌表示,中投保的30年是持续创新、改革而生的30年。进入新发展阶段,中投保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用专业化服务守护更多小微“三农”的希望和梦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担保力量。
浙江省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应朝晖表示,要坚持因地制宜助推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改革,以“协同管理”和“服务赋能”提升市县担保机构发展质量,在服务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成效。据了解,浙江担保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做小、做散、做普惠,通过深化体系改革,已形成了较为紧密的担保体系,注重政银担多方共赢,近年来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行业经过了30年的砥砺奋进,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起航,始终保持着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初心。”深圳担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温卫民说,“新时代蕴含着新机遇、新挑战,也提出了新要求,融资担保行业要有新理念、新模式、新作为,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下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探索中明晰战略路径,加快强化融资担保的生产力,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
对于新征程上融资担保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陈琳表示,当前,全国融资担保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拥抱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各类融资担保机构要找准角色定位,针对在获客、区域、行业、资产和资金方面存在的比较优势和经营特点,深化融资担保机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规模效应,更好发挥融资担保业金融“稳定器”作用。
据了解,各地融资担保行业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自身特色,展现融资担保的新作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党委书记李若云表示,全国农担体系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性定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信,为合作银行分险,畅通信贷资金“下乡入村”路径,着力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形势下,全国农担体系将持续提升业务质效,全面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增强为农服务本领,进一步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效能。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朝晖表示,安徽省担保集团始终坚持政策性定位、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地方发展的经营宗旨,聚焦支小支微支农支科的主责主业,构建全省担保体系,为撬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作出贡献。
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宏介绍说,辽宁担保专注于普惠金融领域,业务呈现小额度、高占比、低费率特点,通过打造五大平台,加强省域体系内成员协作,带动区域行业发展。
上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主任卢华表示,上海融资担保中心资本金充足、运作稳健,具有能充分运用政府性大数据资源,与财政、金融等部门和机构深度合作的优势,助力营造上海优质的融资环境。未来,将积极找准更多支农、支小、支微切入点,推动政银保担多方联动。
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诚表示,陕西农担致力于推动构建“三农”客户能借、担保机构敢担、银行机构会贷、政府部门愿补的长效机制。新形势下,担保行业应加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数据赋能公司发展等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用,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杰认为,中小微企业在生态中处于弱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担保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高服务创新速度,加快服务思维转型,提升行业生态思维,助力完善中国特色金融体系。
来源:金融时报